一众绣衣缇骑无不面露振奋之色,高声应诺。

近千人齐声高呼,那场面……声势还不小。

远端的文臣,倒还罢了,始终抱着看戏的心情。

但那些勋贵们,却都微微变了脸色。

数日前,洛珩突然上书天子,言江湖之患愈演愈烈,一些江湖匪类动辄灭人满门,手段血腥而凶残。

若继续放任彼辈逍遥,恐会动摇社稷根基。

故而,绣衣卫愿请旨整肃江湖。

天子当场便应了下来,更嘉许洛珩一心为国,乃臣子楷模。

朝堂的文官们,本就不喜江湖武夫。

对此自然不会反对。

甚至,不少文官为了讨好洛珩,以求得赐仙法,纷纷出言附和,将洛珩夸得天花乱坠。

当时的勋贵们,虽打心眼里不想绣衣卫去祸乱江湖。

却碍于声势没敢跳出来反对。

再加上,有部分勋贵也跟文官一样,梦想着要从洛珩那求到仙法,所以朝堂的勋贵们基本上都捏着鼻子认了下来。

不过,虽默认了洛珩要整肃江湖的事实。

但他们都以为,洛珩最多也就是打击一两个势力,杀鸡儆猴一番。

谁想,洛珩的目标竟是马踏江湖!

这个词,勋贵们可不陌生。

大楚立国初,太祖高皇帝便带着骄兵悍将们,狠狠地把江湖犁了一番。

那时候,江湖上血流成河。

无数江湖大侠,哀嚎着惨死在骄兵悍将们的屠刀下。

这便是大楚立国初期大名鼎鼎的马踏江湖!

事实也证明,马踏江湖真的很有效果。

之后数十年中,江湖上清平一片。

所谓的名门正派也好,邪道势力也罢,抑或是那些大侠们,无不老老实实夹着尾巴做人。

对很多人来讲,那时候的江湖,也是最好的江湖。

大侠们个个都老老实实地行侠仗义……嗯,真·行侠仗义,而不是那种刷名声的“行侠仗义”。

武林各派也都低调老实,遇到什么天灾人祸的,更是出人出力,很是帮了朝廷一把。

但随着时间的推移。

尤其是到了先帝元光帝时期,朝政开始渐渐糜烂。

章节目录